老伯想賣掉腰牌貼補家用,專家鑒定后:上交國家吧,老伯:我的東西我說了算
帝王究竟是如何發布號令、傳遞信息的呢?
答案就在于符信二字。
我國最早的符信應當是由竹木制成的,后來又陸續出現了金銅和玉角這類材料。
這些材料的最大特點就是材質堅硬,不容易改變形狀,也容易在上面留下獨一無二的印記。
而符信剛開始的用途也很多,有的用來調兵遣將,有的用來出使他國,
也有的是頒發給官員作為憑證,或者是給商人用來通行,幾乎無所不有。
在這一階段,符信的代表是「節」,大家可能還有些陌生,
但是下一階段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符」。
舉個有代表性的例子來說,皇帝與將軍會用虎符來調兵遣將,大家不陌生吧?
而之所以雕刻成老虎,是因為老虎在森林中位數百獸之王,有百戰百勝之意。
另外虎符一分為二后極其容易分辨真假,可以說又簡單又高效。
無論是在史記還是在我們平時看的那些傳記小說中,
基本上寫的都是盜竊虎符,而很少有虎符造假的故事,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原因很簡單,造假難度太高,就以1973年西安出土的那枚戰國時期秦國虎符為例來說吧。
該虎符不僅形狀特異,極難偽造,而且符身上還有銘文9行40字,錯金而成,由此可以想象偽造難度有多高。
更不用說在設計之初,他們還大多會在虎符上添加一些小機關了。
因此偽造虎符這個辦法基本上行不通,強行偽造無異于舍近求遠,還不如直接盜竊來的方便。
在兩漢時期,針對符的應用逐漸完善,到了宋朝時期,
符牌制度發展得更為完善,逐漸成為一種嚴格的身份識別方式。
這時候人們時常在腰間佩戴一些豎條形的符牌,
這些符牌自然是沒有了和符的作用,但是用來作為身份的標識卻非常方便。
等到明清時期,符牌更是進一步流傳開來,人們開始用各種特殊材質來制作腰牌。
與此同時針對腰牌的管理也更加嚴格,不僅要在腰牌上標明佩戴者的基本信息。
更嚴格一點的,甚至還需要在上面刻下佩戴者的面部特征,類似于如今的身份證。
而從這里我們也就能看得出來,符、牌幾乎是自古至今一路綿承下來的,
腰牌的歷史雖然短暫,但卻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有著極高的考古價值。
而在這其中赫赫有名的總兵腰牌,價格能夠高達9位數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這樣一塊腰牌,可以說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既可以當做家族的精神和榮耀傳承下去,也可以當做一份財富留給后人。
那麼如果你真的有這樣一個腰牌,你是否愿意捐給國家呢?
法律的界定
從法律的角度來說,如果你家的文物是祖先傳承下來的,那麼其實是「不必須」交給國家的。
因為根據我國2015年的《文物保護法》規定,
「屬于集體和個人所有的紀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傳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當然,有「不必須」自然也就有「必須」。
根據我國文物保護法第1章第5條規定,
在我國境內出土的文物中,除了那些國家額外規定的外,所有權都屬于國家。
也就是說,如果你家的文物不是祖傳下來的,大機率還是要交給國家的,
當然有一點爭議頗多,那就是撿到的文物是否屬于合法所得。
針對這一點,我們只能說如果你愿意上交,那麼這是人格高尚的表現。
如果你不愿意上交,而其他人也不知道,那麼或許也能瞞得過一時,
不過接下來你可能就要在歲月的長久煎熬中度過了。
因此這麼看,最好還是將這些文化遺產交給世人共同分享才好,畢竟君子慎獨。
另外,把個人文物交給國家,其實這是對絕大多數人都有好處的。
如果不是國家設了那麼多的博物館,普通人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見到那些珍貴的文物。
而那些東西作為中華幾千年文化中留下來的瑰寶,
能夠被更多的人看到,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總好過在陰暗的角落里蒙塵。
當然,以上言論主要針對于那些非祖傳的文物。
至于那些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后人愿意捐給國家當然是好的,值得為人所稱道。
如果不愿意,那也是別人的自由,我們不應當過分指責。
國家也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在各種法律條例中才會做出這樣的規定。
祖宗留下的以及合法所得的文物是受到我國法律保護的,至于其他的文物就不在此列了。
畢竟從物權法的角度來看,那些非勞動所得資產不受法律的保護。
天上掉餡餅的事情聽起來雖然美好,但實際上卻不值得稱頌,與其將希望寄托于美夢,還不如寄托于雙手。
另外,我們還應當從文物和個人兩個角度進行考慮。
從文物的角度上來看,到底是交給國家來保存好,還是交給個人來保存好呢?
很多文物之所以會損毀,就是因為個人保護不當,尤其是那些意外得到文物的人。
在文物保護這一塊做的根本就不夠完善,文物是否該留在他們手中,還是值得商榷。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驟然間得到文物也不見得是件好事,塞翁失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
一個人驟然間得到價值如此高的東西,一旦處置不妥當,很容易心理失衡從而引發災禍。
人們不該擁有自己不能把握的財富,其他東西亦是如此。
遺留在這個世界各地的文物還有很多,在這其中或許就有一部分留在那些不為人知的人的手中,
我們也由衷的希望,這些文物能夠得到最好的保存,能夠釋放出最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