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ING

不怕變老的眾人教母,羅大佑為她癡,李宗盛為她哭,37歲未婚生子,如今69歲三封影后,這一生太精彩

不怕變老的眾人教母,羅大佑為她癡,李宗盛為她哭,37歲未婚生子,如今69歲三封影后,這一生太精彩
2022-12-23 檢舉

她是從上世紀70年代就活躍在電影界的影視才女,

是兼歌手、演員、導演、編劇、制片人等于一身的全能女藝人。

  她被稱為台灣的「眾人教母」,像羅大佑、李宗盛、

楊德昌、侯孝賢等教父級別的人物,都跟她的發掘或引薦分不開。

  她的一生可以說是從「愛的代價」 到「輕描淡寫」,只是無論以何種姿態綻放,她都自成風景。

 

  傳奇影后

  上個月,台灣金馬獎的頒獎台上迎來了一位傳奇影后——張艾嘉。

  之所以說她傳奇,是因為這是她第三次封后。而距離她上一次拿最佳女主角獎,已經過去36年。

  這些年,她提名20次金馬獎, 光是女主角就多達十次,是目前的紀錄保持人。

  優雅走上領獎台,她哽咽地說:「我真的是很怕電影會被小熒幕取代,我希望電影永遠永遠地存在。」

 

  這種感慨,或許只有像她一樣,在電影界活躍了50年之久,才能感同身受。

 

張艾嘉憑借電影《燈火闌珊》獲得第59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說起張艾嘉,不經常看電影的人或許不是很了解,但多多少少聽過《童年》

《光陰的故事》《愛的代價》這些耳熟能詳的歌吧,原唱就是張艾嘉。

  她不僅是歌手,更是演員、導演、編劇、制片人.....身份多得羅列不過來,各種獎項更是拿到手軟。

 

  李宗盛稱她為「張姐」,羅大佑視她為感情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女人,兩個人都將音樂上的「第一次」獻給了她。

  她的人生很精彩,借用網上的一句話就是「所有女人都想活成的樣子。」

 

  但其實她的人生也很沉重,只是最后選擇了輕描淡寫地說。

  張艾嘉身上有很多標簽,也有數不盡的光環。而人們每每提起她時,總愛從那段「閃耀」的青春期開始說起。

  1953年,張艾嘉出生于台灣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是空軍軍官,母親是著名的名媛。

不幸的是,父親在她1歲時遭遇空難去世,后來母親改嫁,她是跟著外公外婆長大的。

  曾是台灣新聞局局長的外公家教森嚴,對外孫女實行的是棍棒教育,

這滋生了張艾嘉叛逆的性格,以至于她13歲隨母親去往美國讀書后,徹底放飛自我。

 

 

  那時的紐約是嬉皮士的天堂,逃離約束的張艾嘉像掉進兔子窩一樣,終于能自由地奔跑。

  她學著穿上迷你短裙,雙手戴滿戒指,頭頂花環,赤腳混在反越戰的游行隊伍里,高喊「Make love,not war」;

  她不斷談戀愛,沒錢花就利用課余時間去打工,幫別人照看小孩或是遛狗,別人一次遛一只,她最多時遛四只。

  16歲那年,因為「太喜歡談戀愛」,母親直接將她送回台灣去讀寄宿學校,本以為會安分一點,沒想到玩得更瘋了。

 

  她仍然穿短裙,不斷約會,頭髮剪得比男生還短,常常被認為是「不良少女」。

  后來高中畢業,張艾嘉自認不是讀書的材料,一門心思地想進電視台唱歌,母親拿她實在沒辦法,就由著她去了。

  連她自己都沒想到,只是在電視上蹦蹦跳跳地唱歌,就有香港的電影公司找她拍戲。

  她哪知道什麼是演戲,只覺得好玩,便懵懂地去了香港,并于1972年與電影公司「嘉禾」簽了5年約。

 

  至此,張艾嘉正式踏入演藝圈。

  上世紀70年代,是港台武俠劇的黃金時期。張艾嘉的處女作就是一部叫《龍虎金剛》的武俠片。

只不過電影里都是一群男人在打來打去,她只負責貌美與可愛。

  張艾嘉其實學過跆拳道,但公司的人覺得她長得不像會武打的人,并沒有給她很大的發揮空間。

  更打擊人的是,沒多久她就被「雪藏」了,原因是公司禁止藝人談戀愛,

但戀愛已經成為她生活和成長的一部分,她沒辦法遵守這一條。

 

 

  無奈,自由慣了的張艾嘉向公司提出解約,最后還是靠外公出馬才得以順利離開。

  初回到台灣,張艾嘉并沒有發展得多好,她過于洋氣的長相常常被老板說「不上鏡」,

如果考慮票房,公司一般不會首選她作為女主角。

  好在她演技不錯,1976年瓊瑤的《碧云天》要拍成電影,她被找來當女二號,

在劇中飾演一個命運多舛的可憐女孩。憑借精彩的表現,23歲的張艾嘉獲得了人生中第一座最佳女配角獎杯。

 

  之后她相繼主演《我的爺爺》《最愛》《阿郎的故事》《天長地久》等多部影片,

橫掃台灣金馬獎、香港金像獎等各大獎項,成為名副其實的雙料影后。

  不過相比于台前,張艾嘉似乎更喜歡在幕后。她26歲就與朋友成立了電影公司,

投資的第一部戲就是許鞍華的處女作《瘋劫》。這部作品后來成為了香港新浪潮的重要作品。

  之后她又陰差陽錯地執導了前公司嘉禾投資的電影《某年某月某一天》,

但因為不太會拍,電影最終以慘烈撲街的票房收尾。

 

  張艾嘉直言:「自己還是膽子太大了,真的是還差一截。」

  也是從那時起,她才開始認認真真去關注其他導演如何拍戲,去學習電影技巧、電影語言等相關知識。

  直到她發動整個台灣的新銳電影人拍了電視單元劇《十一個女人》,才重新恢復信心。

  當1986年拿著《最愛》歸來時,除了是金馬獎、金像獎雙料影后,

她更是攬獲了當年的最佳導演、最佳原著編劇提名獎。

 

  那時候,台灣沒什麼女性導演,張艾嘉幾乎是眾星捧月般的存在。

  在還沒有狗仔的演藝圈里,她演戲,當導演,出唱片,談戀愛,結婚、失婚,一樣都沒落下。

 

 

  年輕時的張艾嘉有一句豪言:「不可一日無戀愛。」

  或許是從小缺乏父愛的原因,她直言不諱地稱自己有戀父情結,向來容易喜歡比自己年長的,或是有才華的男人。

  但熱衷于戀愛的她,卻在26歲時,嫁給了比自己大16歲的劉幼林。

只是結了婚才發現,戀愛和結婚是兩碼事,「婚姻真的不是每天都是浪漫,反而是最不好的一面讓對方看到。」

 

 

點擊下一頁,查看完整內容
下 一 頁

1 / 2

 

 

喜歡這篇文章嗎?

按個讚吧,不會令你失望!

已經讚了

標籤:

  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